导航菜单
大连工业大学公开课:鲁迅《伤逝》字幕文本
影视台词网    2016-07-16 19:01:11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   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鲁迅的小说《伤逝》。鲁迅,浙江绍兴人,原名周树人,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一生当中最喜欢读的书之一就有《鲁迅全集》。

    毛泽东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,与地奋斗其乐无穷,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和鲁迅精神是相一致的。

    《伤逝》创作于1925年,是鲁迅一生当中唯一一篇以青年婚恋为题材的爱情小说。鲁迅一生中 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只此一篇,原因有两个,首先,鲁迅是精神导师,他要指导青年思想上的事情很多,所以婚恋不是主要指导的范围。再就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婚姻恋爱路程走得并不顺利。鲁迅一生有两次婚姻,第一次是和朱安女士,朱安女士是他母亲送给他的礼物,他默默地接受这个礼物,并且一生一世奉养着她,但是从来没有和她像夫妻一样地生活过一天。第二次 是在1927年,直到鲁迅先生46岁的时候,才遇到了他精神的伴侣许广平,也就是说鲁迅到了年近半百之时,才真正地享受了他自己的温馨的家庭生活。

    《伤逝》选自于鲁迅的小说集 《彷徨》,在这段时期中,鲁迅的精神相当痛苦,主要是在这段时间,一个是事业上的彷徨,另外就是兄弟之间失和,就像《彷徨》题词当中所写的:两间余一卒,荷戟独彷徨,天地之间就剩下一个士兵了,拿着武器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。

    那么,小说《伤逝》正是体现了,这个时期的精神特征。鲁迅的作品主要有两大创作题材,一个是表现农民,一个是表现知识分子。表现知识分子,主要分成以下四类:一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文人;二是伪道学家;三是传统道德的反抗者;四是青年知识分子代表。比如说《伤逝》里的子君和涓生就是这样的代表。

    《伤逝》,伤是感伤,逝是逝去的一切。文章开篇就以伤感的笔调,写出来这个小说的这样的结局,全文是采用涓生手记的方式来进行的,既亲切同时又具有真实性,小说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。

   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,当时个性主义解放思潮比较盛行,尤其是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传入中国,其中影响最大的,比如说,像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《娜拉》。在《娜拉》的影响下,许多年轻人都提出来男女要平等,婚姻要自由这样的主张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鲁迅创作了小说《伤逝》,对于男女平等、婚姻自由,这样的主张。鲁迅的观点是这样的,他同意这种个性解放,但同时,鲁迅也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个性解放可能会有局限性,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悲剧,那么怎么避免这个悲剧呢?

   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小说《伤逝》,文章开篇就以涓生的口吻,用追忆和感伤的笔调深情地写道,如果我能够,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,为子君,也为我自己。全文采用倒叙的方式,开篇就把文章的结局做了一个交代,也就是结局是悲剧性的结局,涓生和子君,他们的爱情是一出悲剧。

    (未完)

    如需全文请联系QQ727207567

附件下载:1468666871.txt (已下载1次)
浏览 (1345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管理员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关注领取台词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0-2024影视台词网